【龍姑娘話健康】如何應對哺乳過程中的特發情況—乳頭破損

媽媽常常在餵奶的過程中,如遇到乳頭破損的情況,寶寶每吮吸一下都讓媽媽非常疼痛,當中的刺痛感難以想象,甚至會令媽媽對餵哺母乳卻步。而更有一些嚇親媽媽的情況發生,如筆者就遇到一位媽媽,在乳頭破皮流血時,再加之餵奶時姿勢不好,當寶寶吮吸母乳後,在寶寶吐奶的奶渣中看到血液,令媽媽非常害怕,以為寶寶健康出現狀況,立即到急診求診,經醫生診斷後發現不是寶寶身體出狀況,而是因乳頭流血,實屬虛驚一場。這狀況其實不少見,許多新手媽媽都遇過乳頭破損流血的情形,那麼新手媽媽如何應對哺乳過程中的特發情況呢?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造成乳頭破損流血的原因及糾正方法:
1. 媽媽在餵乳抱寶寶時,寶寶的腹部朝天,並沒有和媽媽的身體貼緊,因此由於寶寶身體脊椎沒有成一直線,嘴巴無法正確含到乳房,而用力不對,乳頭含得較淺的狀況會導致乳頭在寶寶的硬顎骨來回磨擦,從而引起破損流血。
2. 寶寶含乳時,嘴巴在乳頭的正前方,當含上乳頭後,由於鼻子是正貼着乳房,嘴巴形成一個O字型,而非理想中的C字型。這樣會造成因抱姿位置導致寶寶嘴巴張不大的狀況。正確方法是寶寶稍為仰頭,等待寶寶張開嘴巴後,下巴向上貼近乳房,張大口含上(注意並不只是乳頭),這樣的嘴巴會形成一個C字。含得較深的結果令乳頭能被固定在軟顎部位,不會感到疼痛。
3. 媽媽還未等待寶寶完全張開嘴巴,急着將乳房塞進寶寶嘴裏。其實即使是瓶餵,都不應該將人工奶嘴硬塞進寶寶裡面,更何況是乳頭這種柔軟及具延展性的彈性組織呢?在0到3個月的新生兒階段,媽媽可以嘗試和寶寶說話,乳頭輕輕碰祝寶寶嘴角,等待寶寶尋乳反射張開嘴巴,再用手臂將整個寶寶靠近乳房(不是只將頭部靠近)。隨著寶寶慢慢長大,尋乳反射會逐漸消失(大約6個月左右會消失),媽媽需要注意寶寶的眼神、動作,聲音等等訊息,告訴媽媽要餵奶了。
4. 如果查清楚所有的餵奶姿勢,餵奶的準備工作都是恰當的,但仍然含乳非常疼痛,可以請醫生評估寶寶是否舌繫帶過短情形,這類小朋友的舌繫帶天生過短,彈性不足,妨礙孩子在吸啜時的舌頭動作。家長們會發現,孩子無法將舌頭前伸到嘴巴外面,甚至在前伸動作時,舌頭形成心形,左右的舌頭活動亦受限。由於舌頭對於吸啜乳汁時口腔所產生的力量,對乳頭的固定,乳汁的流進喉嚨,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這種情況下,孩子當然無法有效的吸啜乳汁,亦無法將乳頭含到口腔深處的軟顎部位,若遇這種情況發生,可以諮詢有經驗的醫生是否需要特別處置。
特別提示:若媽媽的遇到乳頭已經破損流血了就,必須先觀察自己的哺乳姿勢是否有問題,含乳姿勢是否正確,自己的乳頭彈性是否足夠等,並加收糾正。然後,可以從乳房擠出新鮮的乳汁,用清潔的棉花棒塗在傷口處,一天多次,然後讓乳頭自然風乾(在家中可以不穿內衣讓乳頭磨擦減低),塗乳汁可以減低傷口疼痛及促進癒合,但當懷疑傷口不只是單純破皮,已經有合併細菌感染,或者狀況奇怪,多天都沒有癒合,或裂傷情況嚴重,裂傷較深等情形,就必須需要到醫生處進行藥物治療。
圖片來源:互聯網